5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及相关工作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省级层面重点选取生态功能最重要、生态系统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泛的9个区域开展调查,包括黄河三角洲、泰山—徂徕山、崂山等3个陆地区域和渤海湾6个海洋区域。
2021年8月,黄河三角洲首次发现国际极危物种勺嘴鹬,勺嘴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极度濒危物种,全球仅剩下不到200对;2022年3月,东平湖记录到了1500多只青头潜鸭,青头潜鸭是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不到5000只;2022年4月,桓台县马踏湖发现全球濒危物种、中国特有珍稀鸟类、“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定居……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管言明介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一些珍稀野生动物在山东的湖泊、湿地等频频“亮相”。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在山东“落户安家”、繁衍生息,成为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的最好见证。
管言明表示,2021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更新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1—2030年),谋划了3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今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广泛开展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省级层面重点选取生态功能最重要、生态系统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泛的9个区域开展调查,包括黄河三角洲、泰山—徂徕山、崂山等3个陆地区域和渤海湾6个海洋区域。
不仅如此,种质资源保护同样在扎实推进。管言明介绍,在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方面,建立了以4个中期库、8个短期库、5个试管苗库为核心,30处种质资源圃为支撑,5个原生境保护区(点)为补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收集、引进、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8万余份,涵盖21科67属96种。在建设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方面,建立了58个畜禽资源保种场、5个畜禽资源保护区、3个畜禽遗传资源活体基因库和2个省级畜禽遗传材料基因库。初步形成了原位保护与异位保存相结合、活体保护与遗传材料保存相搭配的全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在建设水生生物遗传资源库方面,建立46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3个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80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作为种质资源活体库。建设2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库,下设标本库、细胞库、基因库,保存海、淡水种质资源2万余份。
山东画报官方微信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