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2019年度山东省考古新发现颁奖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举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廷琦介绍了2019年山东省考古工作情况和2020年山东省考古工作安排。
据介绍,2019年山东省共开展了45项考古发掘项目,发掘面积超3万平方米,发掘墓葬近1000座,考古新发现不断。其中,滕州西孟庄遗址发现的龙山时代重要环形聚落遗址,对龙山文化的聚落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考古发掘工作荣获“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临淄齐故城还发现了疑似东周稷下学宫的联排建筑基址。
发布会上,王廷琦介绍了2019年山东考古成果。2019年,山东考古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与国外考古机构合作项目颇丰。2019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启动了中国和以色列合作弥河流域考古调查项目,开启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新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开展了中国和日本临淄汉代镜范与铜镜的考古学研究,中日合作研究对扩大齐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此外,山东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和烟台市博物馆联合对烟台开发区大仲家遗址出土的陶片及石器进行考古学研究,大汶口文化陶片中发现的水稻,将烟台地区水稻种植历史从龙山文化时期上朔至大汶口文化早中期,提前了1000年左右,为“中日稻米之路”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这些中外联合考古研究项目丰富和提升了中国考古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水平,推动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的形成,为扩大“一带一路”合作考古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2019年山东省共开展了45项考古发掘项目,发掘面积超3万平方米,发掘墓葬近1000座。组织建设工程的考古勘探工作154项,调查线路长度达1000公里,考古发掘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完成了潍莱高铁、鲁南高铁、京台高速南段改扩建等工程全线文物保护工作,全力保障全省重点工程建设。2019年,全省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开展了38项考古勘探工作,为遗址保护范围划定和编制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还为配合济南泉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开展了10项主动发掘项目和3项水下考古项目。
据介绍,我省在滕州西孟庄遗址发现了龙山时代的重要环形聚落遗址,对龙山文化的聚落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考古发掘工作荣获“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临淄齐故城还发现疑似东周稷下学宫的联排建筑基址。此外,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在青岛琅琊台遗址发现了秦汉时期的大型建筑和陶水管排水系统,据专家分析,这应与秦始皇、汉武帝登游琅琊有关。这些重要发掘不断填补着山东古代历史的空白,力证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据介绍,2020年,山东将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研究。目前,《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从大汶口文化到岳石文化)》已经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从多元到一体: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正在申请列入。
当天,苏家村遗址、西陈遗址、滕州大韩东周墓地等5个项目荣获2019年度山东省考古新发现奖,滕州西孟庄龙山文化聚落、章丘区牛推官南遗址等5个项目荣获2018-2019年山东优秀田野考古工地奖。
2018-2019年全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奖获奖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工作单位 | 领队、执行领队 | 时代 |
1 | 滕州西孟庄龙山文化聚落 | 山东省文物考古院 滕州市文物局 | 高明奎、梅圆圆
|
![]() 山东画报官方微信 网站统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