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山东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发展绿色能源 助力动能转换”我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情况。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106.3万千瓦,同比增长19.9%,占电力总装机的28.2%;今年1至9月,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6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1%,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栾健在会上表示,省政府能源结构调整“三个三分之一”的目标要求,把“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作为核心任务,大力实施“四增两减一提升”工程,为能源结构“降压减负。
“四增”即聚焦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做加法,包括可再生能源规模持续壮大,核能安全高效利用稳步推进,“外电入鲁”取得新突破,天然气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四点;“两减”即突出煤炭、煤电“两大行业”做减法,包括煤炭去产能成效明显和加大落后燃煤机组关停淘汰力度两点;“一提升”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培育发展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提升新型能源发展水平。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一提升”包括以下四项具体措施:
一是树立煤矿智能化“山东标杆”。紧紧围绕“减人、提效、保安全”,推动煤炭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基建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99处生产煤矿中有61处开展了智能化建设,建成智能化采煤和掘进工作面183个,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作业人员分别控制在16人、9人以内,引领了煤炭开采技术革命。9月24至25日,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山东召开,王勇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讲话,对山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广。
二是培育氢能产业“典型示范”。出台面向2030年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构筑两大高地、布局两大集群,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济宁)”的总体发展布局。推动实施青岛中德氢能产业园、潍柴氢燃料发动机及整车制造、东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等一批重大产业和示范项目,全省已建成加氢站9座,示范运营燃料电池汽车260余辆。
三是打造先进储能“样板工程”。探索“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建成投用全国首个利用退运电池建设的独立储能电站,为我省乃至全国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探索储能建设新模式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着眼优化储能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我省储能发展指导意见,拟于近期出台。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简化获得电力”专项行动,推动山东办电进入APP时代,电力接入行政审批实现“一窗受理”“全程代办”,行政审批时长由1-3个月压缩为5天,10千伏用户平均接电时长压缩三分之一,全省实现信息共享和“一链办理”全覆盖,居民“零证办电”、企业“一证办电”,服务质量和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下一步,省能源局将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攻坚年”决策部署,聚焦“六稳”“六保”,扎实推动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王立群)
山东画报官方微信
网站统计